堅挺的乳房常常被認為是女性自信美麗的象征之一,但乳房十分脆弱,稍不留神各種問題就會找上門,2020年,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了“全球第一大癌”,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推出乳腺癌系列科普《閑聊乳腺癌》,邀請到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乳腺癌預防中心主任歐陽濤教授以輕松的對話形式,和大家聊一聊乳腺癌的“前世今生”。
戴志悅:曾有一個乳腺癌專家和肺癌專家在一起對話。肺癌的專家說,乳腺癌治療就像高飛的雄鷹,有很多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生存率很高;肺癌就像是地上的蝸牛,有效的療法以及生存率進展都非常慢。那么,乳腺癌當今有哪些治療方法?
歐陽濤:乳腺癌生長在乳腺這個器官上,如果涉及到局部,就可以采用手術治療或放射治療的方式。惡性腫瘤可能發(fā)生全身性擴散,就需要采取系統(tǒng)性治療,包括化學療法、內(nèi)分泌療法,以及抗HER-2靶向治療。
戴志悅: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是否與乳腺癌疾病認知有關?是不是最初認為“切得越多、活得越長”?
歐陽濤:確實有這樣的發(fā)展過程。最早的關于乳腺癌治療的記錄大約是100年前,美國專家Halsted認為乳腺癌是一種由局部到全身的疾病,最早在乳房生長,再轉移到局部淋巴結,直至擴散到全身。因此他提出,“切得越多、活得越長”,即根治手術,切除乳房和肌肉,接下來醫(yī)學界又采取擴大根治的手段,手術范圍擴大讓病人受損更多,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療效。后來發(fā)現(xiàn),范圍較小的局部治療方式和擴大根治的效果類似。所以,今天乳腺癌擴大局部治療方式已經(jīng)被放棄了。
歐陽濤:100年前的擴大根治手術是一種極端,之后乳腺癌治療又走入另外一個極端。美國專家Bernard Fisher在1960—1970年間指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一旦確診意味著全身各個部位都可能出現(xiàn)腫瘤,因此要采取全身治療手段,包括化療、內(nèi)分泌治療,在這種理念下,患者的生存時間的確延長了。
歐陽濤: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極端的事物會根據(jù)減幅震蕩的規(guī)律,逐漸走向穩(wěn)定。后來研究發(fā)現(xiàn),未轉移至淋巴結的局部乳腺癌僅通過手術治療,接近70%的患者一生中不會再出現(xiàn)問題,而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僅通過手術治療,也有將近30%的患者不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乳腺癌一經(jīng)診斷就是全身疾病”也不完全正確。
歐陽濤:因此,1990年一名叫Hellman的專家提出,有些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有些只是局部疾病,與當前我們對乳腺癌的認知一致。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