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之一:節(jié)食的減肥效果要比運動明顯。事實:對各年齡階段的家庭健身和營養(yǎng)飲食結構應安排合理,尤其是在生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和中老年時期,既要保證健康、增強體質,又要預防發(fā)胖。通過節(jié)食的方法快速減肥,無異于把肌肉一塊一塊撕下來,而不是消耗多余脂肪,對身體有害無益。
誤區(qū)之二:空腹運動有損健康。事實:人們總擔心空腹運動會因體內貯存的糖原大量消耗而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如頭暈、乏力、心慌等,對健康不利。美國達拉斯健美運動中心霍帕博士研究認為,飯前1~2小時(即空腹進行適度運動,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有助于減肥。這是由于此時體內無新的脂肪酸進入脂肪細胞,較易消耗多余的、特別是產能的褐色脂肪,減肥效果優(yōu)于飯后運動。
誤區(qū)之三:每次堅持30分鐘的慢跑即可減肥。事實:慢跑雖可達到有氧鍛煉的目的,但減肥功效卻甚微。實踐證明,只有運動持續(xù)時間超過30~45分鐘,人體內的脂肪才被動員起來與糖原一起供能。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力量可達總消耗量的85%。可見,短于30~45分鐘的運動無論強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顯。
誤區(qū)之四:運動減肥有全面與局部的選擇。事實:人們在一些廣告宣傳中常聽到或看到“減腰”、 “減臀”、 “減腹”等詞句。那么,單純的局部運動是否能減少局部脂肪呢?①局部運動易疲勞,且不能持久,總消耗能量少;②脂肪供能是由神經和內分泌調節(jié)控制,這種調節(jié)是全身性的,并非練哪個部位就可以減哪個部位的多余脂肪,而是哪里供血條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減肥。比如,減肥者運動一段時間后,腰圍不見小多少,可臉頰卻消瘦了,原因即在于運動消耗量大于攝入的熱量,就會導致全身脂肪的減少,而不會只是減腹部脂肪,其它部位不變。正確的做法是;可以在熱身之后,選擇一些專門練習活動局部,然后再進行一段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要消除腹部多余的脂肪,可以先進行仰臥起坐、臥姿擺腿、懸垂慢舉腿,以及站立負輕器械反復做體前屈等動作,然后再慢跑30分鐘。如果鍛煉者的健康情況較好,在健身活動中,還要有意識增大動作幅度,提高關節(jié)的柔韌性與靈活性,以保持日常的人體活動能力,這對減肥也有無形的作用。
誤區(qū)之五:運動強度越大,運動越劇烈,減肥效果越佳。事實:只有持久的小強度有氧運動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這是由于小強度運動時,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獲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運動強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應減少。當接近大強度運動時,脂肪供能比例只占15%。因此,輕松平緩,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或心率維持在100~124次/分鐘的長時間運動最有利于減肥。運動可以強身,但患病的人,特別是慢性病患者,不適當的運動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慢性病患者應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