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訊香港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已決定將自己持有的和記環(huán)球電訊(HGC)以將近145億港元的價格一次賣光。
一手繼續(xù)加碼歐洲資產收購,一手拋出內地資產和港資,這是李嘉誠近幾年的投資邏輯。近日,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訊香港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已決定將自己持有的和記環(huán)球電訊(HGC)以將近145億港元的價格一次賣光。
與此同時,就在兩天前,李嘉誠以414億港元的價格,入手了德國一家老牌能源管理供應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下稱ista)及其附屬公司。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13年大量拋售內地資產開始,李嘉誠海外收購近14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71億元)。
曾經撤離資產被批“跑路”
2015年,李嘉誠被《人民日報》批評“跑路”,一時鶴唳風聲。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開始,李嘉誠分別是賣了32億港元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賣了89億港元的東方匯經中心。到了2014年,李嘉誠出手頻頻,包括賣了72億港元的北京盈科中心在內,一年套現(xiàn)188億港元。
2016年,除了230億港元的高價出手上海世紀匯廣場項目,李嘉誠甚至將優(yōu)質資產香港中環(huán)中心75%權益以357億港元的高價售予中資機構。
至于此次拋售的和記環(huán)球電訊是以固網通訊為核心,同時也是李嘉誠根植香港電訊市場的核心業(yè)務之一,至今保持不錯的經營效率。此次出售,被不少人視為李嘉誠對香港的又一次放棄。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13年套現(xiàn)以來,李嘉誠已經從房地產領域撤出資金超過1000億港元。根據8月3日發(fā)布的長實地產2017年中期業(yè)績報告來看,該公司在內地的土地儲備跟去年年底相比進一步下降,由約合1150萬平方米降至約合1060萬平方米,顯示李嘉誠對內地和香港地產已是更加興趣缺缺。
在今年5月的長實地產股東會上,李嘉誠更是直接坦言,“今年(2017年)物業(yè)發(fā)展業(yè)務仍會出售價值數百億元物業(yè),明年(2018年)也會一樣?!?/span>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在2015年,李嘉誠還曾針對外界關于他從內地撤資的聲音,通過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yè)有限公司和長江實業(yè)地產有限公司發(fā)表聲明。
李嘉誠稱,他并沒有撤資,只是根據經濟形勢,重新配置了國內外的資產;在減少對內地房地產投資的同時,加快了在內地零售業(yè)的布局;并積極推動“走出去”戰(zhàn)略,在全球52個國家投資多項業(yè)務。
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李嘉誠用行動踐行著這份聲明,不斷加碼海外投資。
2015年1月,和記黃埔宣布以10.27億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鐵路集團Eversholt;8月,李嘉誠將旗下3Italia業(yè)務和俄羅斯電信公司VimpelCom旗下業(yè)務WindGroup進行合并;10月,李嘉誠麾下長江集團的合資公司斥資3.24美元,收購葡萄牙風電企業(yè)Iberwind。
同年3月時,李嘉誠還試圖以148億美元的高價收購英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但該計劃被歐盟否決,目前仍在談判。若此收購達成,將是李嘉誠海外收購的最大手筆。
僅在今年截至目前,李嘉誠的三宗海外收購涉及資金總額近128億美元,相當于公司今年買地投資的8倍以上。
除了近日收購的ista,還包括以21億美元(約141億元人民幣)買下了加拿大熱水器和空調公司Reliance Home Comfort,以及對澳大利亞電力供應商Duet Group 54億美元(約400億元人民幣)的收購落定。
若Ista收購成功,光是為布局海外能源業(yè)務,李嘉誠今年就已花費超過830億港元巨資,而這僅僅還是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消息。
另據AI財經社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13年大量拋售內地資產開始,李嘉誠海外收購近14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71億元)。
李嘉誠加倉海外30年
當然,李嘉誠的海外投資,并非始于2013年。
1986年,李嘉誠斥資32億港元購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的股權?!?0年代中東和美國有分歧,石油供應緊張。那時我就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環(huán)境相當穩(wěn)定,就趁赫斯基虧蝕的時候把它買過來?!崩罴握\在多年之后回憶說。
一開始,李嘉誠的海外收購布局,基本圈定在能源水電等基礎行業(yè)。有評論認為,能源等基礎行業(yè)回報少,而且經常受國際價格影響,但從長線看,卻是保有資本的妥當方式。
李嘉誠也曾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了他的投資邏輯:“在決定優(yōu)先(投資)場所時,有幾個標準對我很重要:法制法規(guī)、能保證投資的政治穩(wěn)定性、寬松的生意環(huán)境以及良好的稅收結構,這些都是重要特征?!?/span>
至今,李氏商業(yè)帝國的海外版圖已遍及歐洲、開曼群島、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但英國還是李嘉誠海外購的主戰(zhàn)場。
到2016年年末,李嘉誠旗下經過重組及多番挪騰的“長和”系就已經是一個完全以海外市場為核心,嚴格地說是一個以歐洲為大本營的跨國集團了。
如果按EBIT(息稅前利潤)算,長和集團的歐洲化程度,嚴格地說是英國化程度就更高。2016年,集團59%的EBIT來自歐洲,英國占到36%,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加起來才15%,不到英國的一半。
李嘉誠為何要撤離房地產投資海外?
手上龐大的現(xiàn)金儲備,是李嘉誠頻繁“海外購”的本錢。
李嘉誠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商界最重要的指標是現(xiàn)金流。“要有額外的資金隨時做大行業(yè)?!彼饲安粩鄴伿圪Y產,正式為換取大量現(xiàn)金流。
2016年財報顯示,市值超過2000億元的長實地產擁有現(xiàn)金流748.47億港元,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26%,而負債率僅僅只有2.7%。
轉型是這兩年地產大佬們繞不開的話題。除了李嘉誠,王健林和潘石屹等地產大佬也頻頻出售手下地產資本。
今年7月14日,長江實業(yè)地產改名“長江實業(yè)集團”,去掉了名字中的“地產”二字?!叭サ禺a化”意圖明顯。
龐大的資金急需尋找出路,置換成更安全的資產,能源與基礎設施顯然是一個穩(wěn)妥的選擇。
與此同時,持續(xù)地加倉海外市場也確實為李嘉誠帶來了不菲的收益。
在英國,李嘉誠已累計投資超過500億美元,到2016年,“長和系”已控制了該國30%的通訊、30%的電網、28%的客運鐵路、25%的天然氣、7%的供水,并因此被稱為“買下了半個英國”。而早在20來年前,他就曾創(chuàng)下一筆交易(出售Orange)從英國賺到1680億港元的好成績。
除了以英國為重心的歐洲,在加拿大,李嘉誠的投資也不少且同樣收獲甚豐。他在油價低谷時抄底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被稱為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為他帶來了數百億的回報。至今,李嘉誠已累計在加拿大投資超過300億加元。
而到了以科技為引領的美國市場,李嘉誠則投資大量的科技公司,包括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開發(fā)者——DeepMind都曾是他碗里的菜。
超人李嘉誠的算盤打得很精。他自己曾說,“我平時對經濟、政治、民生、市場供求、技術演變等一切與自己經營行業(yè)有關、或沒有直接關系但具影響的最新、最準確數據及訊息,全部都具備所有詳細數據,加上公司內擁有內行的專家,當機會來臨時我便能迅速作出決定?!?/span>
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