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22年1月29日,留校學生在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qū)圖書館自習。圖文無關(guān)。圖/新華社
據(jù)澎湃新聞報道,四川工商學院圖書館近日發(fā)布《四川工商學院圖書館眉山館考研自修室申請開放通知》稱,眉山館單人考研自修室30間正式開放申請,大自修室800元/間/年,小自修室600元/間/年。一時間,高校圖書館也要開始“承包”收費,引發(fā)熱議。
事實上,高校圖書館設置收費學習包廂,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與有的高校早年迫于輿論壓力不得已整改甚至取消相關(guān)措施不同,這一次,支持校方的聲音明顯大了許多。而作為公共資源的圖書館,能否開辟特殊空間專門給部分學生提供服務?
過去幾年,受疫情、國際局勢、就業(yè)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年輕人的擇業(yè)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選擇考研、考公、考證的人數(shù)皆逐年增加。2022年,僅考研一項,全國報考總?cè)藬?shù)就超過了450萬,比2021年增加了兩成有余。整個社會對學習空間,尤其是優(yōu)質(zhì)的私人學習空間的需求,都在飛速提升。
一些學生嘗試過近年興起的“付費自習室”。不過,動輒30-50元一天的收費,對本就缺少收入來源的學生群體過于昂貴;大量社會人士的涌入,也帶來不少安全隱患;此外,高校的防疫政策相對嚴格,頻繁報備進出校也讓付費自習室的學習體驗大打折扣。
學校把一部分空間利用起來,讓這些特殊需求群體在校園里能有一方專屬的、安靜的學習空間,可以說是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否要以包年的方式,向?qū)W生收取費用,還是值得考量。
對校方而言,一些校園空間和設施利用率本就不高,適當開辟一些付費空間,象征性地收取一些維護、折舊費用,能分攤一部分運營成本。據(jù)《新文化報》的報道,吉林財經(jīng)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長春工業(yè)大學等,圖書館都設有付費學習的研究間,設計模式相似,收費標準也基本一樣,日常利用率很高。
準備考研的學生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不再把寶貴的時間放在排隊、占座上,不會被教室、圖書館流動的人群頻繁打擾,繁重的學習資料也不用背來背去;而學校也多了一條創(chuàng)收的途徑,怎么看都是“雙贏”的做法。
不過,大學畢竟是講求公共性的教育機構(gòu),并不只為少數(shù)人群服務。這些創(chuàng)舉想要走得更遠,也不能違背公平的基本原則。
比如,學習資源均衡分配的問題。30間單人自修室會擠占多少圖書館的公共閱讀空間、是否會影響其他學生對圖書館的正常使用?在學校學生都有集中自修需求、圖書館“一座難求”的期末時段,這些空間是否應該暫時歸還給全體同學,讓大家平等地申請和使用?
又比如,彈性承包、靈活收費的問題。包年制度本身會造成潛在的浪費,一旦自習室被“承包”給了某個個人,即使是淡季,其他人也無法在閑暇時間使用,利用率自然會降低。學校應該在轉(zhuǎn)讓、轉(zhuǎn)借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支持。
除了付費模式,學校能否也適當?shù)亟⒖罩闷诘念A約申請制或固定分配制,讓一些經(jīng)濟條件不好的同學,也有享受優(yōu)渥學習環(huán)境的機會。
四川工商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在招生、經(jīng)費方面都不如那些大牌公立院校,通過考研尋求向上的學生比重可能會更高一些,學校為考研學生的特殊需求提供配套服務,或許也有自己的考慮。
未來,隨著高校生源縮減,這些學校的生存也會遇到更多壓力,肯定也會開發(fā)出更多類似的“市場化”手段。但如何避免爭議,兼顧公平與效率,也應該有妥善制度安排。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