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許多中小學相繼進行了期中考試,家長和孩子的關(guān)系也會因此陷入緊張敏感階段。最近看了教育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她說她女兒上初中時有一次數(shù)學只考了15分(滿分120分),當時她笑著對女兒說:“你數(shù)學不好,純屬就是隨了你爸爸的基因?!?/span>
其實,李玫瑾給予了我們一種科學育兒理念: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不該一味指責、粗暴對待,而是應(yīng)選擇“幫助孩子一起戰(zhàn)勝問題”。比如,家長面對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妨有這樣的“黃金5問”。
第一問: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這是問孩子對自己的成績滿意嗎,而不是家長。一定要從小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家長,成績的好壞是對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給家長的感受。
第二問:你打算怎么慶祝?如果孩子對成績感覺滿意,你可以問孩子打算怎么慶祝,而不是對孩子說“我怎么獎勵你”。因為慶祝是孩子自我滿足后與他人分享快樂,而獎勵則是高高在上地對孩子進行的鼓勵,容易抹殺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第三問:看得出你不是很開心呀?如果孩子考得不好,這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鼓勵,而不是背后“補一刀”或火上澆油。這時首先要表示對孩子的安慰,“看得出你不是很開心”這樣的話,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打開心扉和你交流,為解決問題提供前提。這時如果家長上來就是“早知道會有這種結(jié)果,你看看你之前怎么樣”等一頓指責,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抵觸,甚至引發(fā)爭吵。
第四問:你覺得比以前進步還是退步了?不管孩子對成績是否滿意,都可問問這個問題,一定要引導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別人比。因為自己不斷超越自己、越來越好的內(nèi)動力才是人的本能,能夠產(chǎn)生幸福感;和別人相比,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當怎么努力也比不過別人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也可能會選擇放棄。
第五問:你覺得還可以做什么?這可讓孩子對于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然后制定未來學習計劃。家長應(yīng)讓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哪怕做得并不成熟,也不要代替孩子去做。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不必太焦慮,多給孩子理解與尊重,幫助他走好自己的路就夠了。人生不是一場比賽,正確的路也不止一條,只要孩子眼里有光、心里有愛,你就已是最成功的父母了。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