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毛片基地不卡无码高清_国产精品无码aV永久免费_欧美肥妇肉交视频国产一级精_亚洲专区国产制服丝袜

歡迎來訪 東昌府新聞網-聊城視音頻新聞門戶網站

手機網站  |   幫助中心

首頁 > 學習教育 >教育動態(tài)

在線教育“高燒”四大癥狀

作者:東昌府新聞網 發(fā)表于:2021-02-03 09:51:42  點擊:


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達4.23億,市場規(guī)模突破5000億元。然而,調查發(fā)現(xiàn),隨著在線教育“流量”倍增,一些怪象愈發(fā)凸顯。

怪象一,打著“名師、名校、名牌”旗號,教師實際素質參差不齊。

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身份主要分為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主講老師既依靠外聘,也有自主培養(yǎng),大多具有專業(yè)背景,輔導老師則以大學畢業(yè)生為主,負責督促學生上課、跟蹤上課效果以及輔導課后作業(yè)等。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規(guī)定所有教師需持教師資格證上崗,并且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但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的部分老師并未取得教師資格證。

為了吸引用戶,一些在線教育機構還對教師履歷“包裝”、美化,甚至造假。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線教育機構的部分主講老師,有的已離職很久,有的并非師范院校畢業(yè),有的是國外大學任意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甚至還有外企工作人員來兼職。

突出優(yōu)點、隱藏缺點,是履歷美化的主要方式?!氨热?,畢業(yè)的學校不好就突出自己有經驗,曾帶過多少學生,課時數(shù)達到多少。經驗不足就說自己在學校時成績很好,再報出一個較高的高考分數(shù)。如果各方面信息都不好,也沒有相關教師經歷,就把自己說成機構教師,甚至是名師。也可以再編些東西出來,寫一些稱號、榮譽,比如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什么的。”曾在某家教輔導平臺做過2年專職代課教師的張蕓(化名)告訴記者,網站會將這些內容作為重要信息呈現(xiàn)出來,供家長挑選。但一般不會同步上傳畢業(yè)證、教師資格證、榮譽證書等真實信息,家長難辨真?zhèn)巍?/span>

怪象二,低價營銷、超期繳費換優(yōu)惠等激勵舉措頻出的同時,一些機構爆雷跑路。

“49元33節(jié)課,再包郵送教輔材料”“19元20節(jié)課,另享受價值499元大禮包”……為搶奪流量和迅速擴大用戶規(guī)模,不少在線教育機構頻頻推出超低價課程。吸引用戶購課后,課程尚未結束就要求續(xù)課或預付課程費。

北京市民侯女士在某在線教育機構為孩子報了小學六年級的數(shù)學和語文課,課程結束前兩個月,機構就讓她續(xù)課?!耙婚T課程每學期費用是2000元,需要一次性付清,寒暑假聯(lián)報才能享受優(yōu)惠?!焙钆扛嬖V記者。

國家明確要求,面向中小學生的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一些在線教育機構通過打折、返現(xiàn)、優(yōu)惠等方式,誘導家長超期繳費。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低價營銷、超期繳費等營銷策略表明在線教育機構對資金的依賴度較高,“對教育質量提升的投入可能因此打折扣,家長需慎重考慮?!?/span>

對資金依賴大,也意味著機構運營可能存在較大風險。

2021年元旦,因過去3年“沒有融過一筆大錢”,在線教育領域的明星企業(yè)“學霸君”宣布倒閉。2020年11月,優(yōu)勝教育承認公司資金鏈斷裂,已在多地開展補償。

怪象三,大數(shù)據運用下的“定制服務”“個性化教育”成賣點,用戶隱私、數(shù)據安全成隱患。

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在線教育機構宣稱能依靠人工智能精準匹配師生,通過捕捉微表情等信息為學生畫像從而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類技術手段并沒有起到實質作用,反而存在隱私泄露隱患。

“解讀微表情涉及復雜的行為心理學,即使攝像頭能捕捉到信息,目前也尚無有效手段對其進行準確分析?!眱Τ瘯熖嵝眩议L不應為此類宣傳噱頭付出高額學費。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lián)網法治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劉曉春認為,算法“加持”有時并非好事。被系統(tǒng)推送的課程產品是否符合學生真實需求有待考證,被“喂養(yǎng)”的學生則有可能削弱學習自主性。同時,學生群體的網絡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容易遭受個人數(shù)據和隱私侵害。

怪象四,販賣焦慮、電話轟炸,在獲客上下足功夫,實際教學效果堪憂。

“你不來補課,我們就培養(yǎng)你孩子的競爭者!”“今天補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少在線教育廣告背后帶有很強的營銷目的,并傳遞出一種“激進式”價值觀,加重家長和學生的焦慮。

以電話推銷為主的營銷手段讓家長不勝其煩。多名受訪家長表示,有時一個月能接到近百個線上教育機構的電話轟炸。這些機構獲取電話信息的來源多樣,有的從“數(shù)據黑產”渠道購買,有的通過免費試聽課獲取。

“廣告吹得天花亂墜,但實際體驗很差。”北京市西城區(qū)一位小學生家長鄒先生曾是在線教育的忠實擁躉,但接連為孩子報名參加了幾家機構的課程后,覺得“白花了大錢”。

比如鄒先生曾為孩子選擇過一家小有名氣的在線英語教學機構,試聽時機構安排的老師素質不錯,他便買了近萬元的課程包。但每次上課都要“搶”好老師,而且搶不到?!坝行┩饨陶Z法錯誤百出,全程都像自娛自樂,根本不管學生什么反應。上課體驗跟廣告宣傳相去甚遠?!编u先生說。

來源:搜狐網

編輯: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