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為什么上大學不清楚
上了大學變懶的人應該占大多數(shù),高三的辛苦付出真的讓每一個學子刻骨銘心,還沒有踏入大學的門檻,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一定要好好的把自己在高中三年的努力,在大學用很嗨的玩耍方式補回來。
想起那一年,我就是帶著一種這樣的心態(tài)進入了大學,加上師哥師姐早就灌輸我們一種思想:大學和高中不同,60分萬歲,平時可以睡懶覺,可以逃課,可以兼職補課撈點生活費,快期末考試的最后一個月才看看書,背老師的筆記,題目是自己的科任老師出,只要不掛科,一切都好說。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進入大學的人,怎么會不懶惰呢?
大學生活沒有高中那么緊張
初高中的時候如果學習成績不理想,不用說學生自己會著急,就算是父母也會跟著一起著急,這時候父母會給你報各種補習班,如果家里條件好的,還會找輔導老師給你做一對一的輔導,你說這樣的你學習能不累嗎!反觀上大學就不一樣了,首先父母不會每天督促你學習了,而且大學的課程只要考試過了就行,幾乎都沒有人在關心考了多少分了,而是關心考過了沒有了。想考過了只要上課聽講認真點,考試前把老師說的重點認真學習學習就行了。輕松的學習造就了懶惰的性格。
只是一個相對的問題
首先,相對于高三的學生生活來講,大學的課業(yè)相對寬松,所以在時間安排上相對的寬容,讓人覺得非常的閑適,有的同學就沒能好好的規(guī)劃這樣的時間,流失掉了,打游戲啊或者睡覺啊,所以覺得自己變懶了。
第二,因為大學的時間相對較多,在課堂之外的時間相對多了起來,比如你有時間泡在圖書館里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比如你在體育場上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運動,比高中的時候健康一些,我覺得這不是變懶了,而是知道自己怎么選擇了。
第三,我覺得,要讓大學變得有意義,一個人的內心必須有一個很好的規(guī)劃,比如畢業(yè)后想要做什么工作,在學校就要進行相應的實習和學習,多多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生活中也會更加的從容,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便會覺得充實而不是覺得自己懶了。
小編總結
社會方面:社會環(huán)境的問題。大學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環(huán)境,是一個過渡期,社會上中的功利思想和浮躁心理勢必會對大學生造成影響。
學校方面:學校原因。學校的教育方式,理念,老師的素質勢必會影響學生。
自身方面:自身原因。沒有上大學之前,課業(yè)緊張,老師管理嚴格,以及有家庭的督導,而上大學后,沒有人管了,自身松懈,對外來沒有規(guī)劃,缺乏相關認知,導致懶惰。
來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