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約有1.2億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患病率高達10.8%。但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知曉率僅為12.5%,亟需提高公眾對腎臟病的認知。
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為提升公眾對慢性腎臟病長期規(guī)范管理的重視度,促進醫(yī)護、患者及家屬配合完成疾病的科學管理,近日,搜狐健康有幸采訪到了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腎臟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趙明輝教授,他就慢性腎臟病的相關問題做了詳細介紹。
慢性腎臟病患者“陽康”后需重視4個關鍵點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感染新冠肺炎是一次對健康的重大挑戰(zhàn)。趙明輝教授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新冠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新冠治療藥物的使用用量,盡可能降低對腎臟代謝功能、排毒功能的影響。
趙明輝教授介紹,目前國際上認為,新冠肺炎的感染既會影響腎臟,又可能把原本不嚴重的腎臟病加重,甚至還可能再次誘發(fā)已治愈的腎臟病。因此,陽康患者的預后問題尤其值得重視。
陽康之后,部分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會存在心率加快、血壓增高等情況。趙明輝教授建議,原本有高血壓的患者應詢問醫(yī)生是否需要增加降壓藥的劑量,以達到調(diào)整心率和血壓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陽康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為防止突發(fā)事件,趙明輝教授提示,陽康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注意以下4個關鍵點:
(1)關注身體變化,尤其是血壓、心率;
(2)日常服藥的患者應詢問醫(yī)生是否需要調(diào)整;
(3)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4)若遇到緊急情況,應及時就診。
慢性腎臟病并發(fā)癥多,需多加注意
據(jù)趙明輝教授介紹,目前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主要以延緩腎臟病或腎功能損傷,防止患者出現(xiàn)心腦血管和心腎疾病為原則。隨著越來越多創(chuàng)新治療手段的出現(xiàn)和進入國家醫(yī)保目錄,慢性腎臟病患者有了更多治療的選擇,如SGLT-2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等。
需要關注的是,腎臟是一個可以產(chǎn)生多種激素的內(nèi)分泌器官,如促紅素、羥化酶等,當腎臟受損時,這些激素會受到影響,另外,腎臟病還會影響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趙明輝教授介紹,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并發(fā)癥有腎性貧血、高血壓、鈣磷代謝的紊亂,以及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鉀血癥等一系列的合并癥。而慢性腎臟病一旦合并并發(fā)癥,會給慢性腎臟病的長期達標,延緩腎臟病進展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
對于陽康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需要加強對并發(fā)癥的關注。趙明輝教授指出,腎性貧血的治療靶目標是血紅蛋白(Hb)≥11g/dL,但不超過13g/dL,目前我們有靜脈注射的,還有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等,都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貧血。另外,高鉀血癥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一個嚴重的并發(fā)癥,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跳,因此需要通過治療,將血鉀濃度穩(wěn)定控制在3.5-5.0mmol/L,并且要作為慢性病長期管理。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慢性腎臟病的關鍵敵人
慢性腎臟病早期癥狀不明顯,診斷率低。而當患者一旦進入慢性腎臟病最嚴重的階段——終末期腎病,其腎臟嚴重受損,腎功能發(fā)生進行性惡化,就只能通過透析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因此,識別慢性腎臟病患者并對其進行早期干預對于幫助延緩疾病進展、保護腎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至關重要。
趙明輝教授建議,成人在一年一次的體檢中可以加上尿蛋白和肌酐的檢測,這是一個花銷低且簡單易行的方法。通過測尿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UACR),或者測隨機尿蛋白和肌酐的比值(UPCR),可以幫助發(fā)現(xiàn)潛在的早期患病人群。
而像慢性腎臟病的危險人群,如本身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像這些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最好能定期檢查。
3月9日是第18個世界腎臟日,早篩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對抗慢性腎臟病的有力法寶。趙明輝教授說:“對于慢性腎臟病,不必過度焦慮,也不應隨意忽視,我們應積極應對,守護好自己的腎臟健康。”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