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fā),據(jù)報道,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發(fā)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推算,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shù)已達2.9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45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那么在冬季心臟病患者該注意哪些生活習慣?如何做好日常保健呢?
冬季心臟病患者日常保健要注意什么?
有潛在心臟疾病風險或者已有心臟疾病的人,要從平時做好預防和保健,注意以下幾點:
1、 控制體重,遠離肥胖。研究表明:體重每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7.5,冠心病危險增加37%;體重每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7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鄒小明教授提醒,遠離肥胖,遠離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可以有效避免心臟疾病的發(fā)生。
2、 注意飲食,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喝太多。飯菜不要吃太多,飲水也不宜太多,要少量多次。少食辛辣油膩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不抽煙不喝酒,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3、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睡眠時間影響心臟健康,有研究顯示,相比每晚睡眠6-7小時,睡眠少于6小時的人中風或突發(fā)心臟病的幾率高一倍,出現(xiàn)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風險也會增加;同樣,睡眠7小時以上的人出現(xiàn)心絞痛的幾率高一倍、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健康心臟有很大的益處。
4、減輕壓力,防止疲勞,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研究顯示,情緒受壓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大量荷爾蒙,加速呼吸和心跳,并使血壓和血糖水平上升,釋放更多的高能量脂肪到血管去應付能量的需求,而這些荷爾蒙也會增加血小板的濃度,從而引發(fā)心臟病。學會釋放壓力,放松心情,開心工作和生活,不要疲勞,有助于心臟疾病的預防。
5、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心臟健康。心臟疾病患者要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有利于增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有重要作用。鄒教授提醒,有心臟疾病的人士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要以不引起疾病癥狀為準。
哪些有氧運動對心臟有好處?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感染控制科陳祖輝副主任醫(yī)師曾提醒大家,相對于專業(yè)運動員來說,普通人的運動目的主要在于維護健康。而寒冬心血管病高發(fā),維護心臟健康顯得尤為重要。選擇有氧運動對強壯心臟最有好處。
1、散步
推薦運動頻度:每次1-2小時,每次約3-5公里,每周5次。
散步是最簡單易行的運動,可擴張外周血管,有效消耗脂肪,從而降低血壓,有利于心臟健康。散步還可改善大腦皮層與植物神經(jīng)的功能,對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肌肉系統(tǒng)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它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全身性運動,對許多慢性疾病均有特殊功效。
2、快步走
推薦運動頻度:每天步行約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每周5次左右。
走多快才算是“快走”?研究報告指出,散步速度在每小時走3公里以內(nèi),而每小時在4.5公里左右才是快步走。走路有益于預防老化和老年病,維持身體健康??觳阶呖梢蕴岣咝募∈湛s力,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可降低血壓,調(diào)節(jié)血脂,調(diào)控血糖。
3、慢跑
推薦運動頻度:至少30分鐘,每周5次左右。
18歲到65歲的成年人慢跑或原地跑步可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跑步運動調(diào)動了全身的肌肉群運動,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最大程度上利用有氧代謝,更有效地消耗脂肪。跑步還能夠增大心臟容積,增加血液總量,提高毛細血管的密度,從而為身體提供更豐富的營養(yǎng)。
慢跑的強度可以通過每分鐘心跳計數(shù)來控制,每分鐘心跳數(shù)不超過180減去年齡。
4、游泳
推薦頻度:每次不超過1.5-2小時,每周2-3次。
游泳可增加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擴大胸腔活動幅度,增大肺的容量。游泳時水的作用力及水流對皮膚的按摩作用,使肢體血液易于回流心臟,使心率加快。長期從事游泳鍛煉,心臟體積呈現(xiàn)明顯的運動性增大,收縮更加有力,動脈增粗,血管壁彈性加大,每搏輸出血量增加,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安靜時心率徐緩。游泳還能刺激血液中運輸氧氣的血紅蛋白量增加,提高人體攝氧能力。
5、跳繩
推薦運動頻度:每次10-30分鐘,每周5次。
跳繩不僅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huán),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預防多種病癥,還能增強人體心血管、呼吸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是國外一些健身運動專家近年來格外推崇的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有氧運動。
6、爬樓梯
推薦運動頻度:每次15分鐘以上,每周三次以上。
爬樓梯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增強心、肺功能。能增加體力,加強雙腿肌肉。來自瑞士的研究顯示:堅持12周爬樓梯而不坐電梯,能減少心臟病風險。經(jīng)過12周爬樓鍛煉之后,被測試者的腰圍、體脂含量、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都有所下降———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通過爬樓梯能夠使被測試者的身體攜氧能力提高,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這相當于將人體的死亡風險降低了15%。
7、騎自行車
推薦運動頻度:每周騎行3次,每次騎車至少30-60分鐘,每次騎行10―20公里以上。
在騎自行車的過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心率的變化也因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身體內(nèi)部急需補充養(yǎng)料和排出廢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時增加2-3倍。反復練習,能使心肌發(fā)達,心肌收縮有力,血管壁的彈性增強。騎車時兩腿交替蹬踏的動作,還有助于平衡發(fā)展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提高其靈敏性,推遲腦細胞老化。
8、太極拳
推薦運動頻度:每周5次。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緩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臟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煉,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jīng)常鍛煉太極拳,對心臟病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