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瑞鐵路連接云南的大理和瑞麗,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分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麗兩段建設。2022年,大理至保山段歷時14年完工通車,為沿線居民帶來了便利與發(fā)展。
大瑞鐵路全長330公里,高黎貢山隧道34.538公里,占全程總長十分之一,打通高黎貢山隧道是全線貫通的最重要挑戰(zhàn),沒通路之前翻過一座高黎貢山需要整整一天,隧道修通后,預計穿山通過的時間只要15分鐘。
高黎貢山隧道自2015年全面建設開工以來,已經(jīng)是第11個年頭,目前工程已經(jīng)完成55.7%,這里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隧道”。今年春節(jié),許多建設者仍然堅守崗位。跟著鏡頭一起深入地下765米,見證這場攻堅戰(zhàn)。
從芒市坐車一個小時,到達了高黎貢山隧道的一號豎井施工點,這里處于高黎貢山的中間地段。為了早日實現(xiàn)隧道貫通,施工方增加多個作業(yè)面,從隧道進口和出口雙向施工,還從山頂向地心挖了兩條豎井和一條斜井,每個點同時向兩頭掘進。從豎井到達井底的施工作業(yè)面,必須乘坐一部特殊的電梯。
總臺央視記者 焦暢:我們現(xiàn)在就乘坐電梯前往高黎貢山隧道的作業(yè)面,隧道分為進出口、一二號豎井、斜井5個點同時施工。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1號豎井深有765米,歷時51個月,也就是4年多的時間才修建完成,乘坐電梯通過整個豎井需要5分多鐘的時間。
乘坐的電梯,在施工領域被稱為“罐籠”,形似一個鐵罐籠。隨著罐籠下降,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濕度也越來越大,巨大的噪聲一直籠罩在耳邊。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1號豎井工區(qū)黨支部書記 李航:現(xiàn)在看到我眼鏡已經(jīng)起霧了,基本上已經(jīng)能體會到井下的溫度了。
到達井底,記者看到挖掘機、卡車等大型設備在這里自由行駛,運輸作業(yè)。這里被稱為“井底車場”,這些大型設備都是在地面拆解,一個個零件運到井下后重新組裝。整個施工環(huán)境特別潮濕、悶熱,溫度曾一度高達42℃。
為了解決地下高溫作業(yè)的問題,在挖掘過程中,隧道設置通風管道,把新鮮空氣從地表引到每一個作業(yè)面,并加裝一臺巨型空調(diào),將作業(yè)面溫度盡量控制在34℃左右。井下隧道采用爆破法開挖,炸藥爆破后,除了碎渣能用挖掘機幫忙運出,其他全靠工人一米一米地往前掘進。
頭頂?shù)乃淼拦凹?,每?0厘米就會立一個,因為地質(zhì)松軟,每次爆破都會受地質(zhì)影響,進度受限。像這樣一次能爆破近兩米的距離,已經(jīng)是很好的效果了。
高黎貢山隧道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隧道”,因為這里地質(zhì)復雜、植被繁茂、地下水豐富,施工過程中涌水成為常見且嚴峻的挑戰(zhàn)。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1號豎井工區(qū)黨支部書記 李航:豎井施工期間最怕的就是突涌水。我們遇到了最大一次突涌水險情,涌水量達到每小時314m3,嚴重超出了抽排水能力,一晚上就把630米深的豎井全部灌滿,等于白干,單抽排水就花了5個月的時間。
2018年,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大國重器——“彩云號”硬巖掘進機加入了施工,但即便是有了掘進的利器,在高黎貢山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下,挖掘也異常艱難。
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出口工區(qū)土木總工 曹耀祖:現(xiàn)在我們是在硬巖掘進機的上面,這一塊的地層比較差,所以說把掘進機給卡住了。我們現(xiàn)在是采用人工的方式給它輔助,上面立一層拱架,現(xiàn)在是我們立完拱架再噴漿作業(yè)。每一個工序基本上兩三個小時,就要換另外一撥人上來,要不然一直在這種高溫的環(huán)境下確實人受不了。
隧道中,硬巖掘進機幾乎占滿了整個通道,施工人員只能在狹小的空間內(nèi)完成所有工序。
由于井下溫度較高,工人工作過程中流汗多,消耗大,工人在井下施工的時間基本控制在兩三個小時就輪換一次,多的時候,一個人一天上上下下要跑四五次。盡管做足了準備,但是我們每次拍攝結束,坐著“罐籠”,從地下返回到地面,仍然會被近30℃的溫差,打得措手不及。
上一秒悶熱潮濕,已經(jīng)濕透的衣服緊貼著皮膚。下一秒,升井到達洞口時,冷風一吹,忍不住地打冷戰(zhàn)。
春節(jié)期間,有超過一半的建設者一直堅守在崗位。對于他們來說,每前進一寸,都是向全線通車邁進一步。
來源: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