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隔離戒毒得到廣泛認可
在25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司法部副部長劉志強、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長曹學軍介紹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成果,并回應了社會熱點。
戒毒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克服“心癮”
目前,全國共有司法行政戒毒場所361個,收治能力達32萬。自2008年《禁毒法》實施以來,已累計收治強制隔離戒毒人員130萬余人,目前在所近24萬人。
劉志強介紹,從實踐的效果來看,強制隔離戒毒工作得到全社會、戒毒人員以及家屬的廣泛認可,其作用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為戒毒人員提供無毒的戒治環(huán)境。之所以采用強制的手段,根本原因在于吸毒者在毒品面前往往缺乏自控,在封閉的條件下對他們進行管束,有利于擺脫對毒品的依賴。
二是運用現代化的戒治手段,為戒毒人員提供全鏈條、系統(tǒng)化和專業(yè)化的綜合戒治,使戒毒人員的認知能力、拒毒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力等得到全面提升,其身心也得到全面康復。
三是從源頭上減少因毒品誘發(fā)的相關犯罪案件,以及艾滋病傳播等社會問題的發(fā)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萎縮毒品消費市場。
“對于戒毒工作而言,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克服對毒品的心理依賴。”劉志強表示,目前,全球范圍內還沒有一種藥物,或者是單一的方法能夠徹底地戒斷和消除毒癮。
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員數量逐年增加
“目前,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員數量逐年增加,給戒毒工作帶來嚴峻挑戰(zhàn)?!辈軐W軍介紹,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員有相當一部分對吸毒違法性認識不足,認為新型毒品成癮性不強,吸食幾次沒關系;還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吸食新型毒品,在心理上發(fā)生了很大問題,比如出現偏執(zhí)、易走極端,在情緒上表現為悲觀、抑郁、喜怒無常,有的還產生幻覺、幻聽、被害的幻想,有自傷、自殘的傾向;在行為特征上,普遍存在自我封閉、易對他人產生敵意、容易沖動、攻擊性強等特點。
對于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員,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戒治?曹學軍說,一是加強入所的體檢和甄別,對確認為精神障礙的戒毒人員給予充分的慰藉,減輕他們因幻覺、幻想而導致的緊張、不安和攻擊性行為,并由精神科的醫(yī)生給予對癥治療。二是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人員,有的會出現暴力傾向、自傷自殘的行為傾向或精神異常的行為表現,如何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防止自傷自殘自殺,是管理工作的重點。三是重視心理咨詢和心理危機干預,提供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心理輔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四是積極爭取家庭的幫扶和社會的幫教,建立好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
戒毒人員出所后的復吸率如何,也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坝捎谌丝诹鲃有源蟮榷喾矫娴南拗坪椭萍s,目前尚不能對復吸率進行十分精準的統(tǒng)計。”劉志強舉例,北京市調查顯示,出所后一年內未復吸的人數占80%,兩年內未復吸的占61%,三年內未復吸的占54%。
劉志強說,導致戒毒人員復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毒友”的誘惑、家庭和社會監(jiān)督的缺失、親屬親友的不理解和不接納、對生活缺乏信心等等。
公正文明執(zhí)法,依法保障戒毒人員合法權益
戒毒人員的身體情況較差,患病較多,戒毒場所能否確保他們得到及時有效的醫(yī)療救治?目前,全國司法行政戒毒系統(tǒng)共有醫(yī)療機構369個、醫(yī)院93個、醫(yī)療專業(yè)人員4263人。2017年以來,全國戒毒人員診療共約290萬人次。
“把醫(yī)療工作覆蓋到戒毒人員從入所到出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建立場所醫(y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與社會醫(yī)院共建綠色通道,為戒毒人員突發(fā)急重癥、意外傷害等情形實施快速有效救治?!眲⒅緩娊榻B,司法行政部門還在加強場所醫(yī)療機構的建設、加大醫(yī)務人員培訓的力度、加強與社會醫(yī)療機構的合作。
當前人們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戒毒人員在戒毒期間的合法權益如何保障?
“強制隔離戒毒所堅持公正文明執(zhí)法,依法保障戒毒人員的合法權益?!眲⒅緩娀貞?,在生活上為戒毒人員提供良好的住宿、學習和勞動環(huán)境;尊重戒毒人員的人格和尊嚴,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虐待和有辱人格尊嚴的方法、手段及行為;對患病戒毒人員及時進行診療,確保戒毒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醫(yī)療救治。
劉志強表示,對于參加生產勞動的戒毒人員提供勞動保護用品,并發(fā)放相應的勞動報酬,嚴禁超時超體力勞動;注重對女性戒毒人員和未成年戒毒人員的權益保護。女性戒毒人員在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由女干警直接管理;未成年戒毒人員在未成年強制隔離戒毒所或者專管大隊進行統(tǒng)一管理,幫助未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人員在場所內完成義務教育的課程。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