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冠肺炎死亡數已達到全球第二,首相約翰遜提出5月底實現每日核酸檢測20萬人次,6月考慮解除“封城”。但現實中,英國的檢測能力仍面臨嚴重瓶頸。
英國衛(wèi)生大臣漢考克承諾4月底開始每日檢測10萬人次??蓛H僅維持兩天后,日檢測量就連續(xù)7天“不及格”。衛(wèi)生部門更被曝出上周偷偷向美國空運5萬份樣本,請求協助檢測。有英國實驗室負責人表示,官員設置的“政治指標”給員工造成極大壓力,是“真正的沮喪之源”。
英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樣本
《星期日電訊報》5月9日獨家報道,英國衛(wèi)生與社會保障部官員承認,過去一周日檢測量滑落是因為本國實驗室出現“運營問題”,導致樣本處理滯后。上周,英國通過特許航班暗中(secretly flying)向美國空運5萬份已采集的樣本,請求協助檢測。
英國衛(wèi)生部發(fā)言人則回應,為擴大檢測能力而在全國建立實驗室“燈塔”網絡,從初期8個公共實驗室到納入部分大學、私人實驗室,結果出現“磨合”問題。作為應急方案,才選擇向美國一家大學實驗室求助。
發(fā)言人強調,新系統(tǒng)第一周出問題“并不意外”,“不應過度解讀僅僅幾天的數據?!彼€說,美國的合作伙伴“符合我們的高標準”,相關樣本的檢測完成后會在英國復查,然后“盡快通知患者”。
根據英國衛(wèi)生部,截至當地時間9日上午9點,全國已進行了1728443人次核酸檢測,1270408人獲得結果。當中累計215260人確診,確診率16.9%。累計死亡31587例,死亡率14.7%。
衛(wèi)生大臣馬修·漢考克4月初承諾,“相當有信心”確保月底開始每天檢測10萬人次。4月30日、5月1日,英國官方公布的日檢測數達到12萬、10.5萬次。漢考克當時形容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但接下來的一周里,日檢測量連續(xù)7天跌破10萬人次,引發(fā)對政府承諾的質疑。
從5月2日起,英國官方公布的日檢測人次連續(xù)一周低于承諾的10萬次 數據來源:Our World in Data
關注英國醫(yī)療服務的媒體“健康服務雜志”(Health Service Journal)揭露,前兩天破十萬的數字也存在水分:政府在截止日期前改變標準,納入了郵寄到居民家中、用于自行檢測的試劑盒數量。事實上這批試劑盒很多并未被實驗室回收。此外,部分養(yǎng)老院也抱怨沒有得到應有的檢測。
英國廣播公司(BBC)透露,政府宣布的檢測人次大于實際被檢測的人數,因為有人需要多次檢測。據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數據庫統(tǒng)計,5月1日至7日,英國平均每天約64021人得到檢測。
而英國副首席醫(yī)療官范·塔姆(Jonathan Van-Tam)9日表示,不必過分關注每日檢測數的變化,稱數據存在“波動”,“我們仍然處在日檢測10萬人次的區(qū)間……更宏觀的視角在于,當前的檢測程度已經比危機開始時高出不少?!?/span>
英國衛(wèi)生大臣漢考克4月初承諾,月底實現每日檢測10萬次 視頻截圖
有觀點認為,確保每日檢測10萬人次的硬指標,意義不甚明確。漢考克4月30日回應,此舉是為了引發(fā)“激勵效應”。英國累計檢測人次于5月5日突破100萬,而德國、俄羅斯、意大利早在4月初就跨過這一門檻。
4月23日,英國修改檢測標準,納入約1000萬關鍵護工及其家人,65歲以上、無法在家工作的出現癥狀人員,以及他們的密切接觸者。但是截至29日,英國每千人的檢測次數僅為8.83次,而意大利是31.6次、德國30.4次(截至4月26日)。
英國流行病學與公共衛(wèi)生專家約翰·牛頓表示,基于分析,每日10萬人次的檢測力度對于下一階段應對疫情是有必要的。
漢考克的抗疫表現也引發(fā)越來越多的爭議。9日晚上,25萬只提供給前線醫(yī)護的護目鏡被發(fā)現存在質量問題。《星期日郵報》稱,最近幾周,漢考克在被首相約翰遜當面質疑時一度回應:“這對我不公平,饒了我吧(give me a break)!”消息人士透露,其內閣任期已經是“茍延殘喘”。
圖中紅線為英國累計核酸檢測次數,至5月初突破100萬人次,較俄、德、意等國晚了近一個月
英國首相約翰遜6日表示,計劃5月底達到每日檢測20萬次的“目標”,接下來還要進一步提高。他提出5月底之前適度、逐步放松社交限制,6月放松“封城”措施。
但是英國生物醫(yī)學科學研究所(IBMS)所長阿蘭·威爾遜對此潑冷水,稱政府從未與實驗室員工討論過檢測指標。后者面臨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樣本的壓力,日檢20萬人次的新標準對他們來說是“真正的沮喪之源”。
“考慮到第一階段日檢測10萬次的目標都存在這么多爭議,在此基礎上翻倍,只會不必要地給實驗室增添壓力?!?/span>
他認為,英國需要出臺對減少疫情傳播與死亡“更有針對性”的方案,而不是“又一個政治上任意設置的指標”。
來源:觀察者網